大家好呀,我是桃子,经历了规培结业考试以及中级的考试以后,对病理体系知识有了更多的认知,所以,打算更新一系列【关于病理的一点点思考】的小短文,来分享自己的看片心得,也希望这些浅显的见解能够帮助到各位朋友~
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留言,我也会根据大家的反馈的问题作出更正,以及更加详细的讲解,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和大家一起学习,一起进步~~~
卵巢黏液性肿瘤的诊断逻辑图:
图片
一、黏液性囊腺瘤:单纯性囊肿内衬单层黏液性上皮细胞核小、形态温和,均匀一致地位于基底部:
图片
二、黏液性囊腺瘤伴局灶上皮增生上皮增生区域小于肿瘤的10%:
图片
三、非典型增生性黏液性肿瘤(APMT)1.定义:①有序排列的囊肿,②囊内上皮增生且增生区域大于肿瘤的10%,③缺乏融合性腺体或破坏性浸润性生长的依据:
图片
拥挤的囊肿具有广泛的上皮增生伴层次增多,局灶可见离散的细胞簇。尽管有明显的增生,但没有证据表明融合性(扩张性)生长模式,因此不符合癌的诊断标准:
图片
2.胃肠型:胃肠道黏液性上皮的腺体内上皮增生而形成乳头状 /绒毛状结构,尽管有明显的增殖,但没有证据表明融合性(扩张性)生长模式,因此不符合癌的诊断标准。
图片
3.浆黏型:既具有浆液性上皮(图中左上角的嗜酸性区域),也有子宫颈内膜样黏液性上皮。
图片
四、非典型增生性黏液性肿瘤伴微浸润微小浸润是指小灶间质浸润,间质浸润灶可以为多灶性的,但单灶的最大径须小于 5 mm,APMT伴微浸润的特点是,间质中出现单个细胞、腺体,或者小簇状或小巢状黏液性上皮细胞伴轻-中度异型:
图片
五、非典型增生性黏液性肿瘤伴微浸润性癌APMT伴微浸润性癌是指,浸润灶细胞显示浸润性黏液性癌的结构和细胞学特征:
图片
六、非典型增生性黏液性肿瘤伴上皮内癌上皮内癌定义:缺乏间质浸润,但表现出上皮过度生长和显著细胞核异型性的黏液性肿瘤:
1.异型上皮细胞的显著过度增生可诊断为黏液性癌:
(1)上皮细胞层次超过 3 层;
(2)腺管内筛状增生;
(3)缺乏纤维结缔组织的实性细胞团伴指状突起;
2.显著的细胞核异型性也可诊断为黏液性癌:
图片
七、黏液性肿瘤伴腹膜假黏液瘤与腹膜假黏液瘤(PMP)相关的阑尾源性低级别黏液性肿瘤累及卵巢,肿瘤黏液性上皮与卵巢原发黏液性肿瘤非常相似,二者需要鉴别:
图片
图片
八、黏液性肿瘤伴附壁结节附壁结节有3 种类型:
1.真性肉瘤(老年患者界不清);
2.肉瘤样附壁结节(年轻女性界清,虽被认为是良性的,但需慎重对待);
图片
3.间变性癌(老年患者界不清):
(1)横纹肌样;
(2)肉瘤样;
(3)多形性(横纹肌样和肉瘤样混合)。
九、浸润性黏液性癌1.浸润模式:
(1)破坏性的间质浸润:
(2)融合性腺体型/膨胀性浸润:
①腺上皮显著拥挤,几乎没有间质浸润,并相互融合成片或呈迷宫样,以上表现反映了间质浸润,所以,即使没有成纤维细胞增生的间质反应也被认为是一种浸润;
图片
②出现足够的结构复杂性(融合性腺体/乳头状结构)和异型性;
图片
③此种浸润通常伴有 APMT 成分(分化差的印戒细胞区域与分化好的形态共同存在)。
图片
2.浸润灶直径:融合性生长区域的直径超过微浸润的上限值,即5 mm。
3.鉴别诊断:需要与转移性黏液性癌鉴别。
图片
十、转移性黏液性癌1.特点:呈双侧性,体积小(典型者的直径常小于 12 cm),表现为卵巢表面和皮质浅层受累,呈结节状、不规则间质浸润。
2.来源:于结直肠、胰腺、胆道、阑尾和子宫颈内膜的转移性黏液性癌。
图片
**本文参考资料:Blauste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学+第7版_薛德彬主译2023年
如果,读它给您带来了一丝光明,那将是上天给作者最好的馈赠,请收下来自作者诚意满满的邀请,让我们一起读懂更多困惑背后的故事……
分享一首小诗:《路》作者:桃子我是一条小路,铺在朝阳的臂弯里,延伸到梦想的深处。迎着早起的鸟儿,有无数双脚在走。有的走向丛林,有的走向浓雾,有的走向空旷的田野,又有的仿佛走进了迷宫。有人说,我是他梦中的康庄大道,指引他一步步走向成功。又有人说,我坎坷不平,偶尔把他带入迷途。我不禁嘲笑他们傻,因为他们不懂,玫瑰不等于爱情,钻石不能替代永恒,而我更不是指路的明灯。其实,我只是双脚下的浮沉,大地怀抱里的土,迷茫的人不相信我的存在,笃定的人不认可我的束缚。我是一条小路,铺在暖暖的夕阳里,延伸到每个人的心中……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s7远古龙特效多少钱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